【评论】必胜客:新西蘭一定要有唐人街吗?

作者:必胜客

在報端拜讀一篇長文,提及新西蘭與唐人街之種種歷史因由、現況及遠景。對新西蘭至今沒有唐人街的原因,除了歷史上白紐政策和主流排外的因素,作者忽略了兩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新西蘭華人人口遞增的變化以及華僑歷史的文化傳承。

必勝客認為,華人的人口遞增,在新西蘭華僑歷史上,一直沒有明顯的上升,只是到了九十年代才跳躍式猛增,其後再隨著大陸移民的湧入,才達到當今這個人口規模。這導致唐人街缺乏出現與形成的根本條件。

唐人街,顧名思義,必得有唐人,而且是很多的唐人,才可以成行成市也成街。

《初使泰西記》中記有:“金山為各國貿易總匯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1887年,王詠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為太平洋貿易總匯之區,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肆,洋人呼為唐人街。”

在十九世紀,美國舊金山的華人就多達六七萬人,而當時的美國政府的排華政策正相當苛嚴。由於華人聚居的人口規模实在龐大,唐人街的形成和存在,就是必然的了。

新西蘭國土面積和英國一般大,白人人口都那麼稀少,當年來這裏的唐人就可想而知更少了。在如此廣闊的土地上,華人在南島淘金,北島事農,千辛萬苦留下來做生意,散居在南北兩島各地。華人人口之所以一直比較少,与新西蘭的生存与發展大環境有直接關係,其次才是白紐政策与排外思潮的影響。而今天聚居奧克蘭的十多萬華人,是受奧克蘭經濟文化發達、宜人氣候的吸引,並無華僑歷史的沿襲因素,由於無先僑祖上留下的根柢,也沒有鄉梓親朋的人際網絡。所以即使富可敵国,來了這里之后也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缺乏凝聚与靠攏,這也是唐人街在華人人口大幅增加后仍然無法出現的主要原因。

遠的且不說,就說近鄰的澳洲悉尼,澳洲的白澳政策是舉世臭名昭著的,但去澳洲的華人在清代咸豐年間已逾數萬,這麼多的華人初時是因言語不通為求相互依靠,比鄰而居,以老僑的店鋪果欄作聯絡聚集地點,在該聚居點又不斷置業,遂漸漸形成一個有文化特質異國風情的商業街區。

沒有百年僑史的積澱,沒有世代交迭僑商的苦心經營,現今的悉尼德信街,即使在街口立了牌坊,里面的內涵也是空洞無物的,只是假中國城而已。

所以新西蘭之所以沒有唐人街,移民政策、主流排外都并非決定性因素,華人未能在一百多年前增至一個可觀的人口規模,是根本原因。

其次,華人人口太少的另一個原因,也同中國大陸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未閉關鎖国限制公民出境有關,這導致本來人丁單薄的新西蘭華人社會,缺少新血補充。一些回國的老僑如楊湯城,在當時的大陸政治氣候里備受摧殘,許多土生華人因此卻步無法回鄉接受中華文化而全盤西化。這也是唐人街一直未能形成的另一個原因。

指望當地政府打造一個唐人街,很美妙但始終是空想,因為新西蘭的經濟規模決定了人氣不足,人流不夠。我們不妨看看他国的經驗,德國柏林以北一個叫奧哈尼恩堡的小鎮准備建起一座大型中國城,如果計划通過,到2010年前後,這裏將建成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國城:有中國式的住宅樓、高級酒店和商鋪,計划中還將建起一座中醫治療中心,提供包括針灸、按摩、氣功在內的治療服務。

奧哈尼恩堡鎮人口僅有41199人,盡管建造大型中國城這個計划很宏大美麗,但當地人擔心的還是,在德國的華人是否願意遷入中國城,畢竟如此巨大的建設規模,如果居民數量不夠的話,中國城將落得個慘澹收場的結果。這也是小城政府的擔憂,如果招商和入住規模沒有達到預期的話,德國唐人街同樣有可能“無疾而終”。

唐人街的賣點,不光是中國古玩字畫、美食和針灸,還帶有一種古老的況味、歷史的滄桑。在今天來講,興建唐人街百分之九十都是出於商業動機,其他理由無論多堂而皇之,都只是口號而巳。具體在唐人街運營的還要靠華人,還要看有無永續經營的發展前景。新西蘭既然缺少形成唐人街的各方面條件,我們就不要去強求了。至少在目前情況下,提出這些并無多大多迫切的社會意義。

說到奥塔哥的帝皇酒店,在那里建唐人街更是天方夜譚,還不如集資修建一個歷史遺跡博物館,搶救与保存正在湮沒失散的新西蘭華僑歷史,讓人們記住新西蘭今天的發達繁榮,其中也有華人的血汗淚水。這比建一條前景未明的唐人街,意義大得多了。


为什么奥克兰的中国城永远都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