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基督城的脸,新西兰的脸
|作者: 毛 芃
基督城是新西兰的脸,它被誉为花园城市,被誉为最有英国味道的城市,来新西兰观光的人通常不会错过拜访它。
我去过基督城数次。有一年圣诞假期,我们一家到基督城游玩,在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同基督城人一道迎接新年的烟花。夏天的时候是基督城最好的季节,我们在大教堂广场流连,在洒满阳光的Avon河上泛舟、在富有现代建筑气息的艺术馆里赏画,在有轨电车上观赏繁华的街景。这些地方,都是游人不会错过的地方。它们,是基督城的脸。
2011年2月22日,一场6.3级大地震永远地改变了基督城。基督城的象征之一 – 大教堂倒塌了,基督城的美丽破碎了,无数颗爱恋基督城的心也碎了。
警方证实已经有166人确认死亡,真实的死亡数字可能会更多。
3月18日,新西兰举办全国性的悼念基督城地震遇难者的活动。10万参加悼念活动的人群坐满了基督城Hagley 公园, 两分钟低的默哀,让我在泪水朦胧中看到了基督城的另一张脸。
那是曾经饱经惊吓和创伤的脸,那是曾经悲泣哀痛的脸。 但是,在地震过后24天,那一张张面孔在阳光下显得那么朴素、平静、沉着、坚忍。
远道而来的英国威廉王子在致词时一句简单的 “Kia kaha , be strong (要坚强) “,引来全场听众如雷掌声,也让许多人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总理John Key心痛基督城,他说“地震给基督城的土地和我们的心上都留下了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
基督城市长Bob Parker先生则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他说,基督城会从灾难中站立起来,将会再度建成“地球上最美的城市”,而且,会建设得更强固、更安全。
基督城是基督教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城市。然而,悼念活动上,除了基督教牧师的祈祷,佛教、犹太教、穆斯林教和印度教的代表也被邀上台为基督城地震遇难者祈祷、为生还者祈福。神职人员不仅为基督城遇难者祈祷,也为日本地震海啸死难者祈祷。
基督城的美丽外观损毁许多,但是,基督城的内心依旧那么开放、包容,强大!
看着电视的实况转播,我的泪水不时涌出,不是悲伤,是感动。
让我感动的另一个细节是,当为基督城救援工作付出许多艰辛工作的搜救队员、消防队员、警察等列队入场时,全场人士向他们报以热烈掌声。
穿插在贵宾致词的间或,是著名歌唱家们的演唱。“忠诚”(Loyal)、“你永远不会孤独” (You’ll Never Walk Alone)、《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这些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抚慰着人们的心田。
悼念活动临近结束时,现场大屏幕 上展示了一幅幅基督城灾后的画面、有破碎的建筑、惊恐的人群、有民众的自发救援和援救队员的援救,有店主免费为他人提供饮水,有小朋友为地震募捐。在大气 磅礴、庄严、不失活力的优美旋律伴奏下,突然出现一幅美妙的画面,废墟间的一条小路上,一位衣着朴素的妙龄姑娘旁若无人地翩翩起舞。
有什么能比得废墟上的舞姿更让人怦然心动,更能展现基督城生命的力量?!
悼念活动进入尾声时,全场起立高唱国歌,这时,一架飞机从空中飞过,飞机后拖着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基督城,站起来(Rise up Chch)!”
这是个举办得非常成功、得体的追悼活动,没有煽情、没有赞颂,没有嚎啕大哭,它体现了典型的Kiwi民风 – 朴实、大方、简洁,也展现了这个民族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下,都力求优雅和尊严。
灾难和极端的社会状况下,一个民族的特性最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基督城的地震毁了基督城美丽的外观,但这个悼念活动让我看到了基督城的另一张脸,这张脸,令世人敬佩、敬叹!
(原文写于2011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