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西兰华裔老人应得到华社善待
|作者:毛 芃
无论哪个社会,老人都是弱势群体。移民新西兰的华裔老人因为语言不通、腿脚不灵便、环境不熟悉,更是弱势中的弱势、社会边缘的边缘。对于他们,华社应该善待。
我因调查新西兰是否是种族歧视国家这个话题,采访了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华人,其中有80岁的新西兰权益和政策研究会会长何钿。 同何钿大姐的交谈让我感觉到,这里的华裔老人挺不受人待见的,而这种不待见,并非来自主流社会,而是来自同胞。
近期英文先驱报刊登了一篇认为来新西兰的亚裔老人太多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华人电台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一些华人在讨论中慷慨激昂地列数了华裔老人的种种不是,把原本一个政策问题的讨论,弄成了对华裔老人的声讨。
华社中有种倾向就是部分华人只注意到老人们来新西兰领取社会福利,忽略了老人们对新西兰社会的贡献。比如说那些帮助儿女带孩子的老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他们的儿女可能就得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而无法工作,后果是不得不向政府申请救济补贴。
事实上,许多华裔老人是非常乐意参加社区活动的,他们中不少人过去是知识分子,对社会常识的了解并比年轻一代华人少。比如何钿大姐,她对新西兰政府的许多政策,都有透彻研究与了解。 再比如,北岸和奥克兰东区社区一些环保活动,主力就是当地社区的华人组织的成员。
说实话,70多岁的这一辈人,可是说是生活得很辛苦的一辈人,他们经历过反右、大跃进、文革,他们自己的最好的年华都是在阶级斗争大行其道、物质生活非常贫困中度过。一些在城市工作的老人有退休金,那其实也是对他们工作时所获得的极低工资报酬一种补偿,而那些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老人甚至连退休金也没有。
我对华裔老人的情况知道得不多。听说一些老人非常寂寞,同儿女相处也不是那么融合,华人社团成为他们寄托情感的地方,有的老人乘坐公共汽车去参加社团活动,来回需要转几次车也坚持去。
当然,华人老人中肯定有爱占小便宜的人,但多半同他们大半辈子生活过于清贫有关,但这样的人相信是少数。还有一些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都是在多年的生活习惯中养成的,作儿女的要经常提醒父母这里的生活习俗,哪些做法可以接受,哪些是不能接受的。
新西兰有新西兰的价值观,中国有中国的价值观,在中国,养儿防老是习俗、是传统;在新西兰,儿女没有赡养父母的指责。一些老人来了,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不方便向子女伸手要钱,而新西兰正好有政策允许他们领救济,那他们如果领取救济,这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最重要的是,如果认为政策有问题,那应该对政策本身进行检讨,而不是对老人们恶言相向。把对个别人行为的不满转化成对整个老人群体的谴责,把对政策的讨论,变成窝里斗。
其实,新西兰政府对移民政策也是年年在检讨修订的, 对家庭移民团聚政策收得越来越紧,比如现在规定团聚移民必须要有50万新币的安家费,或者是子女一个人工作的年薪是6.5万以上,或家庭年收入在9万以上。
何钿大姐说,这阵子电台上的有关老年华人移民问题的讨论,让老人们心里很压抑。
何大姐这句话,让我心里难以平静。
在新西兰生活的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同儿女们来团聚的。他们都是我们的父辈,因此,社区应该善待他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待见自己的父辈,又有谁能理解他们、善待他们?
老人的生活,需要尊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