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叶落归根梦石沉大海 文特诺号残骸百年后被发现
|沉没于新西兰沿海的“文特诺号”蒸汽船残骸时隔112年后终于被找到了。1902年,这艘载有499位淘金华工遗体的船只在前往中国的途中沉没于新西兰霍基昂加(Hokianga)沿海一带。
文特诺号
2014年11月19日(星期三)中午,负责搜寻文特诺号的文特诺项目集团(Ventnor Project Group)在奥克兰Mission Bay一个活动中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该集团主席约翰•阿尔波特(John Albert)先生说:“经过近三年的搜寻,文特诺项目集团在权威制作公司(Definitive Productions)的帮助下于去年找到了文特诺号的残骸。” 他说,经海底勘探,确定文特诺号残骸位于霍基昂加港以西21公里水下150米处。
落叶要归根
位于南太平的新西兰虽然远离中国,但是早在1866年,就有中国淘金工到新西兰南岛的奥塔哥地区的淘金矿淘金。他们中许多人来自美国旧金山。从1866年到1869年,来新西兰的淘金华工人数超过2000人,到了1881年,新西兰已经有5000多华工。不过他们都不允许带家眷到新西兰。
早期华工照片
华工在新西兰的淘金生涯艰苦、寂寞,还遭受各种歧视。一些人在贫病交加死去。落叶归根,是淘金工们心底的夙愿;淘金工们魂系故乡,渴望死后葬身于故乡的土地。1983年,距离第一批华工来新西兰不到20年的时间,已经有230名华工因为各种原因死亡,他们的遗体被集体运返中国。1902年,第二批华工遗体被送国安葬,承担运输499具华工遗体的是文特诺号。
运输华人遗体回国是件大工程,因为华工在不同的金矿工作,他们的遗体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承办这一项目的是旦尼丁华裔商人徐肇开领导的华人慈善互助组织昌盛堂,昌盛堂租下了文特诺号。
也许是因为劳累等缘故,徐肇开先生在文特诺号启程前去世了。他的遗体也被装上这艘船。
文特诺号
被租来运送华工遗体的文特诺号是一艘钢制蒸汽船,建造于1901年(格拉斯哥)。这艘船重3961吨,长105米,宽15米。除了装载499具棺木,船上还装载了了6400顿煤炭。
文特诺号先从旦尼丁、格雷茅斯和惠灵顿把华工遗体装上船,于1902年10月26日驶离惠灵顿,前往香港。可是,在次日途经塔拉纳基地区沿海时,文特诺号不幸触礁,船体破损并漏水。船长H.G.费里决定经将船由北岛北角开往奥克兰。然而,这艘船10月28日在北岛霍基昂加东北沿海沉没,船长等船上十二人遇难。
海难发生后,一些遗体和沉船漂浮物被海浪冲上霍基昂加海岸,但是文特诺号沉没的方位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个谜。
文特诺号出事后的海岸
搜寻文特诺号
搜索文特诺号项目组组长约翰•阿尔伯特是位纪录片制作人。他得知文特诺号的沉船故事后对寻找沉船发生了兴趣。他同一对船东夫妇约翰及琳达•帕丁森取得了联系,同他们谈论自己的想法,说来也巧,这对夫妇碰巧曾注意到有关声纳信号,而且认为信号就是出自文特诺号残骸。
随后,经验丰富的水下勘查专家基思•戈登被请来帮忙。
2012年12月,约翰•阿尔伯特、基思•戈登同帕丁森夫妇等一同出海,运用回音测深技术对目标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测试和分析,戈登确信那是一艘沉船。然而当时还无法肯定那就是文特诺号。
由于沉船残骸位于海底150米深,要找到能潜到在这个深度的潜水员并不容易,而且费用也很昂贵,在加上天气恶劣的原因,对文特诺号残骸的搜寻工作进展缓慢。在残骸及其所处位置被确认无误后,约翰•阿尔伯特搜寻者向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作了报告。
政府派杨健博士出面
由于随文特诺号长眠于新西兰海底的499名华工来自广东,国家党政府把阿尔伯特的求助信转给了国家党华人国会议员杨健博士。杨博士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去年3月,他当时正在中国访问。
2013年5月,杨健博士带来文特诺号项目组成员到中国广东省,同省政府官员在广州就文特诺号进行了一次会晤,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也出席了会议。
2013年7月,杨健博士同约翰•阿尔伯特来到北京,在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协助下,他们与中国国务院侨办的一位副主任会面,就沉船勘探打捞寻求合作。
对于文特诺号项目组来说,首要的是要确认沉没海底150米深处的沉船就是文特诺号。因为一般潜水员没有办法潜到海底150米深,项目组还是在澳洲找到有资深潜水经验的潜水员。今年1月,第一批潜水员终于潜到了沉船的残骸位置,这三名潜水员对残骸进行了勘查和摄影,但是由于天气不好,潜水员只下去了一次。
今年年4月,文特诺号项目组请来第二批潜水员下水,这次有两名潜水员,他们下水两次,每次在水下停留25分钟。潜水员在水下对残骸进行了勘查和摄影后,从沉船上带回了几件物品,以帮助完成对残骸的确认工作。
项目组主席阿尔伯特先生说,他们聘请了国际知名专家、新西兰水下遗产协会前主席和著名作家基思•戈登(Keith Gordon)先生对沉船资料和从船上取得的物品进行了详细的检验和研究,从而确认他们了他们的发现。
残骸被列为考古遗址
文特诺号残骸被发现后,新西兰遗产署宣布文特诺号残骸被列为考古遗址。这意味着不经新西兰遗产署的授权,任何可能改变或损坏文特诺号遗址的行为都属非法。
根据《2014新西兰遗产法》,1900年以前的沉船残骸才能被定义为考古遗址,文特诺号蒸汽船是1902年沉没的,原本不属于遗产法的保护范围。现在已经被认定为考古遗址,可见新西兰对这一历史遗迹的重视。
迄今为止,在新西兰的陆地上和海洋里,只有7处1900年后遗址被划定为考古遗址。
为了承认华工对新西兰的贡献
文特诺号项目组组长 约翰•阿尔伯特先生说:“找到文特诺号残骸是中新两国存在长久历史关系的一次重要彰显。中国同新西兰不仅仅是近年才开始有贸易往来,早在100多年前,两国就有密切的民间交往。从历史的角度看,文特诺号印证了早期华人移民对新西兰的开发作出的宝贵贡献;从文化的角度看,中新两国人民都对逝者遗体表现出同样的尊重。”
他说:“文特诺号沉没不久后,若干华人矿工遗体被海浪冲到岸边。当地毛利人妥善安葬了这些遗体,并对他们的墓地进行了长期呵护。”
约翰•阿尔伯特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对文特诺号进行勘探的初衷也是为了承认早期华工对新西兰的贡献的一种承认。
现在正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访问新西兰之际,霍基昂加毛利部落长老、CNZM及QSO荣誉勋章获得者约翰•克拉拉希奇(John Klaracich)先生向中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希望他们下次来新西兰时能前往霍基昂加访问。
克拉拉希奇先生说:“我们愿意给中国客人提供机会,使之能够亲眼看看华人矿工在陆地上和海洋里的归宿之所,并向这些早期华人移民致以敬意。早期华人移民不但帮助我们建设了新西兰国家,而且还把他们丰富而古老的文化带到了这片土地。”
未来计划
阿尔伯特先生说,如果资金允许,文特诺号项目组希望能于2015年3月底完成对沉船的最后堪查工作,让船上总共512位亡灵的家属得到慰籍,为新西兰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篇章划上句号。
他说,新西兰权威制作公司(Definitive Productions)一直在对文特诺号项目的勘察工作进行跟踪拍摄,他们将在2015年上半年推出关于文特诺号的纪录片,然后将将向广州和北京的华侨博物馆赠送拷贝,以存入博物馆档案。
杨健博士说,潜水员从沉船上打捞出的物品也将送到广州和北京的华侨博物馆。
他说,文特诺号的发现很有意义,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到19世纪华人淘金工的经历,早期华人在新西兰经受过很多磨难和痛苦,他们的命运令人动容。 100多年来,新西兰华人的命运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天的华人所处的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的关系和交往。
(首发于新西兰同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