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会断崖式崩塌

作者:(奥克兰 · 任之)

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人口增加和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其中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关键因素。技术进步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想一想人类花费了几千年才从农耕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又花费了两百年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就知道技术进步的难度。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人均收入增长平均每年只有0.05%(主要依靠粮食增产),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9世纪下半叶至今的150多年里,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

中国经济
中国在过去的35年里,经济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8%,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让全世界为此惊叹。探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在农村,包产到户取代了集体经济,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城市,计件工资制取代了铁饭碗,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二是对外开放,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资金、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工业设备等。

 

目前,这两个因素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经济制度改革的红利基本上完全释放,中国在众多工业领域的生产技术都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因此,中国经济不可能维持前35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必然步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目前的中国经济是不是断崖式坍塌呢?我看未必。

 

第一,中国政府负债虽然高达56万亿元,几乎是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政府的总资产大约112万亿元,是债务的两倍,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率只有50%。作为对比,德国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率是57%,法国88%,加拿大53%,美国77%,日本175%,英国83%。和这些国家相比,中国政府50%的负债率并不算高的离谱,没必要太担心。

 

第二,根据发电量、铁路运输量的变动趋势评估经济发展情况,是李克强的一大高招。因为这两个数据容易采集,相对真实,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依靠这两个数据评估实体经济,有着一定的缺陷。一,这两个数据毕竟是间接数据,不是直接数据,这是它的天生缺陷。二,这两个数据不能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当以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停滞不前或减产,以服务业、电商等为代表的低耗能产业快速发展时,社会经济总量维持不变甚至增加,但用电量必然停滞或减少。举个例子,假设某个家庭以前用电炉做饭(高耗能产业),现在改用太阳能做饭(低耗能产业),该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改变,但用电量却大幅度减少。因此,我们不能单单看到用电量的减少,就断言该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同理,由于钢铁、电力行业的停滞,造成煤炭行业萎靡不振。而煤炭运输又是铁路运输的主要业务之一,铁路运输量止步不前甚至下滑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因为铁路运输量的下降,就推算出“中国经济负增长7~8%”。

 

第三,通货紧缩的说法站不住脚。2014年7月至今的13个月,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上一年度同期,分别增长了2.3%、2.0%、1.6%、1.6%、1.4%、1.5%、0.8%、1.4%、1.4%、1.5%、1.2%、1.4%、1.6%。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猪肉价格快速上涨,通货膨胀的苗头隐约浮现。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当然有其自身的种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非常严重,一朝一夕难以克服。但将其定性为“断崖式崩塌”,恐怕有点危言耸听。过去十几年有众多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经济即将崩溃,最后都成为笑谈,就是例子。

 

时评当下:断崖式的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