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遭校方要挟发公开信 出现大字报声援

中国#MeToo运动的发展,路经非常奇怪。没有人公开说信息公开有错,但要求信息公开的人却遭遇种种打压。甚至这种事件就发生在中国最具人文传统的北京大学。

China Peking Universität (picture-alliance/dpa/G. Hui/Imaginechina)北京大学又出现了大字报,这回是支持岳昕要求信息公开、不受打压

今年4月沈阳教授事件曝光后,在他曾经执教的北大,有学生要求校方公开信息,十来位同学递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表》。这难道不是一件理所当然、值得肯定的事情吗?然而,申请表递交人之一、即将在北大本科毕业的岳昕同学数周来的遭遇,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无法用”是”来回答,岳昕本人也不得不以发表公开信的形式,澄清这个问题并要求北大不要以”顺利毕业”作为要挟。

岳昕为什么要写公开信?

按照她自己在公开信里的叙述,她是4月9日早上向北京大学递交《信息公开申请表》的8位到场学生之一。该行动之后,”我不断被学院学工老师、领导约谈,并两次持续到凌晨一点甚至两点。在谈话中,学工老师多次提到’能否顺利毕业’、’做这个你母亲和姥姥怎么看’、’学工老师有权不经过你直接联系你的家长’。而我近期正在准备毕业论文,频繁的打扰和后续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我的论文写作。”

今年4月20日中午,包括岳昕在内的申请表递交者都收到了校方的回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党委书记宣读了答复信,1.讨论沈阳师德的会议级别不够记录;2. 公安局调查结果不在学校的管理范围里;3. 沈阳公开检讨的内容因中文系工作失误也没有找到。

Kampagne #MeToo (picture-alliance/dpa/B. Pedersen)在中国说#MeToo不容易

今年4月初,中国高校又一例性侵事件被曝光。”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教授沈阳被揭20年前因性侵女生最终导致该女生在家中自杀。之后,沈阳教授任职的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都迅速作出回应:前两家大学解聘了沈阳的教职。北大是当年事件的发生地。北大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发表《关于给予沈阳行政警告处分的决定》和中文系《关于给予沈阳警告处分的决定》,并给出查询网址链接。不过文字中没有具体解释,为何对沈阳进行了行政处罚。岳昕等北大学生要求的就是公开当年对沈阳事件讨论和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信息。

但现在得到的北大校方的结论是,出于各类原因无法找到更详细的信息,因此更谈不上公开。申请书递交者们对这个结果不满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岳昕当场就说,”不能打100分”。岳昕自己也说,虽然不满意,但交毕业文论的压力当头,还是以学业为重。

不过,岳昕一直坚持表示希望”完成公开信息的最后程序”。有解读认为,所谓最后程序便是诉诸法律手段,从而迫使校方将信息公布于众。

北大不可以”顺利毕业”进行要挟

4月22日辅导员深夜叫来母亲探访岳昕,之后岳昕被母亲带回家中,这才是引发公开信的导火索。

岳昕的公开信要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必须公开书面保证此事不会对本人毕业一事产生影响”,并”负责消除此事对本人学业、未来就业和家人的其他一切不良影响”。岳昕曾提到,在多次与不同级别的校方人士交流中,对方多次提到”顺利毕业”,这是给正处在毕业环节的自己施加压力。校方不断地与其母亲通话,让母亲出面,甚至在深夜或者凌晨,岳昕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有法律依据。她要求学校”立即停止一切对我家人的施压行为,向我已经遭受惊吓的母亲正式道歉并澄清事实。”

岳昕的公开信发表后,其辅导员王艳超为澄清真相在北大BBS发了短文。文章说,出于对岳昕同学的关心,周日(4月22日)下午和晚上,”我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岳昕同学,一直没联系上。”一直到接近凌晨岳昕还处在失联的情况下,辅导员才联络岳昕妈妈。之后岳昕被妈妈带回家。

但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问,辅导员为什么在深更半夜突然关心起一个成年的学生?在BBS评论专区,有同学这样总结了辅导员的帖子:”我突然关心我院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为什么关心我不告诉你。我找不到这个同学,很着急,所以我跟她母亲联系,为什么不报警我不告诉你。我跟她母亲到了她宿舍,她就出现在宿舍了,她怎么出现了我不告诉你。她妈妈要带她回家,至于为什么要带她回家、我在找到她以后跟她聊了什么,我不告诉你。没事,你不告诉我,’我没有意见’。我只是失望而已。”

View image on Twitter

公开信为什么不得公开?

公开信发表的当天,路透社报道,北大校园内出现了支持岳昕的大字报,但很快被校警撤下。网上有评论说,这是1989年六四之后北大首次再出现大字报。媒体联络北大校领导,也都是徒然。

岳昕的公开信于4月23日发表在新浪微博自己的公众号”深约一丈”,但上去查阅的话,却见不到公开信。最新的帖子也是2月22日发表的,那里她质问人民大学校方,”为什么校方会把同学对正义的要求,与学校互动的要求当做’有组织有预谋’的寻衅滋事呢?这个逻辑真的需要改一改了。”

(源自:德国之声中文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