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动物保育 为了保护的杀戮
|新西兰的动物保育计划以杀戮为保护手段。
表面上看,这个做法似乎有点另类,但其目的是在于保护本地鸟类,包括新西兰的国鸟鹬鸵,以及鸮鹦鹉。这些鸟不会飞,一直生活在没有掠食动物的环境里,还不能保护自己。它们的数量已然大幅下降,鸮鹦鹉已经成了濒危物种。
在人类带来其他掠食动物之前,新西兰本地只有一种:新西兰短尾蝠。但现在,有三种动物都严重威胁着本地鸟类——老鼠、白鼬和负鼠。
白鼬和负鼠都是专门引进到新西兰的,1837年,为了开展毛皮生意引进了负鼠;1879年,为了解决野兔破坏羊群牧草的问题引进了白鼬。但很遗憾,这些引进物种对当地鸟类造成了严重威胁,动用武力将这些破坏性的动物赶尽杀绝是个极端的解决办法。
“2050零掠食者”计划(Predator Free 2050)的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近海海岛保护区将全面消除外来的掠食性动物,并在灭绝某一目标物种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科学进展。新西兰环境保护局在更小的岛上已经成功除害,因此制定了这一目标。
上世纪60年代,玛利亚岛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没有老鼠的岛屿。自此环保局每十年就有新成就,2001年,坎贝尔岛灭除了老鼠,创下了大型岛屿无掠食性动物的新纪录。
这项计划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支持。根据新西兰环保局的调查,在8000名受访者中,84%的人都认为掠食性动物严重威胁了环境保育,但分歧在于大规模除害所使用的方法。“2050,零掠食者”计划采用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志愿者投放一次性的捕杀器,以及在大面积的土地上播撒一种名为“1080”的毒药。公众对这些办法并非完全赞同,一些团体还抗议使用这种毒药。
多数国家都禁止使用1080毒药(氟醋酸钠),因为它对包括猫和狗在内的陆生哺乳动物很危险。只有六个国家仍在使用: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韩国、墨西哥和新西兰。环保局日前重申,他们同意使用1080毒药,并认为在难以进入的地区使用该药来治理外来的掠食性动物实为必须,但动物权益保护组织还是发起抗议行动,反对继续使用。
政府在中期目标中也表明,计划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新技术的投资与使用。人们对这些可能会用到的辅助技术并非一致认同,52%的人认为应该使用“用于特定物种的毒素”,仅有32%的人支持基因驱动。基因驱动包括人为控制物种基因,控制物种数量,加速完成本来需要几代时间才能实现的数量变化。基因驱动也是科学界的热门话题,部分科学家称这一技术会埋下隐患,十有八九会造成不可预见的后果。
“2050零掠食者”计划也有批评之声。林克莱特(Wayne Linklater)和斯蒂尔(Jamie Steer)在《保育信札》期刊(Conservation Letters)中发表文章称,“这项计划有缺陷,人力物力没有投向更紧要的生态议题,措施办法也不够好。”紧要议题包括减少栖息地流失,以及防止栖息地污染,流失和污染问题已经对水生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文章还提到,掠食性动物所在的生态系统并非弱肉强食这么简单,这是一张由不同种群构成的错综大网,消除当中的一部分,可能会拯救濒危鸟类,但对生态链的其余部分可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2050零掠食者”计划虽然有批评,但这项计划的规模和决心都是其他保育计划无法比拟的。朝着2050年的大计,这项计划能否一直得到公众的支持,让我们拭目以待。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