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银单把亚裔顾客写成Asian是种族主义?亚裔第2代为何不认同亚裔身份

在新西兰,“种族主义者”是人们最怕的标签,说一个人种族主义,那可是对其名声最严重的攻击,严重到可能会使其失去工作;说一个机构或公司种族主义,有可能会令其业务受到重创,生意一落千丈。在讲究政治正确的新西兰,种族主义,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2010年10月,新西兰电视台有个很有名气的主持人Paul Henry,他有一次在节目中向当时的总理John Key询问新的总督人选,问是不是会找个更像新西兰人的人当总督,这是因为当时的总督是斐济印度人。结果,Paul Henry被批为种族主义,当时的种族关系专员Joris de Bres出面要求TVNZ对Paul Henry采取行动,Paul Henry于是被革职。 

前TVNZ主持人 Paul Henry 

最近,奥克兰西区一家西餐厅也被人贴上了种族主义标签。不过,对于这个标签贴,人们的争议比较大,就是在华人中,看法也很不同。 

事情是这样的。 

在刚刚过去的周日(2月10日)中午,一名亚裔女性同几个亚裔朋友在奥克兰西区一家西餐厅小聚,他们喝了咖啡、巧克力和啤酒,本来一切都很愉快、美好,没想到结账的时候出了问题,因为这名女顾客发现收银单桌号那一栏没有写桌号,写成“Asians”(亚洲人)。这让她很生气,她和她的朋友们可都是在新西兰出生的啊,怎么被说成亚洲人了?!该女子认为餐馆用“亚洲人”称呼他们是“种族主义”,直接把收据贴拍下来,贴到那家咖啡馆的社交媒体网页上,以示抗议。

收据贴出来后,围观者群情激愤,咖啡馆立马认怂,说是新手干的, 说当时餐馆太忙,那个桌子是随机放置的,没有桌号,侍应生是新手,为便于辨认,就在收银单打上“Asian”。

·

餐馆老板说,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是要问顾客姓名的,但那天太忙了,侍应生怕打扰顾客,就没有问。店老板承认犯了大错(huge mistake),说他们过去从未出过这种错,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

·

不过,那名亚裔女子还是很生气,她说他们当时同餐馆交涉时,怎么没有人向他们道歉。她说她去这家咖啡馆7年多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这是个大问题,以后她不会再光顾这家咖啡馆了。

·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事件中,没有人因为是亚洲人被多收钱、遭冷落,他们喝的咖啡是咖啡,啤酒是啤酒,一切都正常。

·

被投诉种族主义的西餐厅Falls Restaurant 

· 用“Asians” 称呼亚洲人,这是个问题吗?这是种族主义吗?在发表意见的毛传媒读者朋友中,绝大部分不赞成这个说法。  ·

读者评论 

·

一位叫高林的读者说:“如果只是写了Asian,没有因为你是Asian而区别对待,那和种族主义有毛线关系啊? 我觉得是敏感过头了。”

·

不少人同高林持相同看法,有的说是“过于敏感了”,有的说是“ 敏感过度”;有的直截了当说这“不是种族主义”。

·

Lucy Li说:“小餐馆也够可怜了,工作人员忙不过来,写Asian可以记得清楚,事实上他们就是Asian,这是事实嘛!”

·

一位叫Ray的读者说:“如果那桌正好是美国人,收银单上写上’美国人‘,美国人会发怒吗? ”

·

另一位说:“你能想象美国的收银单上写’Black (黑人)‘, 那会怎样吗?” 

·

有读者从民族自信的高度看问题,说:“没有民族自信的最会搞事。”

·

也有读者批评那名亚裔女子“玻璃心”,另一位名叫Simon L的朋友开玩笑建议人家“听一听韦唯的歌坚强坚强。”

·

韦唯的歌,那可是久违了,是这一首吗?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 河象热血流; 

……

亚洲风乍起, 

亚洲雄风-震-天-吼!

中国知名歌手韦唯

新西兰Kiwi 肯定不知道”亚洲雄风震天吼”。有读者指出,“新西兰本地人在某些情况下说到’Asian‘的时候,确实是带有轻蔑的感觉。”

· 一位名叫Linda的朋友说:“我觉得Asian本身是个中性词,但因为它和太多的负面或滑稽事件捆绑在一起,所以被别人称为Asian时,如果心里立马想到的是那些形象的话,难免有被歧视之感。” ·

嗯,想象一下本地人说到“亚裔司机” 、说到 ”亚裔房屋买家“的时候,会是怎样一种神情,是羡慕多呢还是鄙夷多呢?

·

奥克兰华人作家协会秘书长穆迅老师回忆说,他90年代来新西兰时在自由市场摆摊画头像,一位亚洲人面孔、但一口kiwi口音的女子请他画像。画的过程中穆老师搭讪:“你是亚洲人?” 没有想到那女子立刻回答 “No” ,一付很不高兴的样子。

·

穆老师说:“你说她心里对亚裔是怎样的歧视?新闻里那个本地出生的姑娘恐怕也是一样的心理。”

·

Portia接话说:“这说明他们心里是不认同、不喜欢亚裔这个称呼的。他们出生在新西兰,父母是亚裔,但并不认为自己是亚裔。”

·

穆老师说:“他们的自我认知已完全改变了,心理上已是站在非亚裔的立场上了。

·

“我不是说这不好,而是事实。这里出生的亚洲移民第二代,的确已经把自己的身份认同为新西兰kiwi了。在他/她们眼里,身份认同不是以肤色来区分的,是以出生与成长教育经历来区分的。这与我们第一代移民、或出生在中国很小就随父母移民来的1.5代移民的身份认同是不一样的。

·

一为名叫胡图的读者说的很逗,他说: “我当年从苏北到上海工作……如果有人说我是苏北某城市的我就很高兴,如果说是江北八戒我就揍他,拼命地打……”

·

·

朋友们的讨论很热烈,种族主义肯定是要谴责的。 不过,用“Asian/亚洲人“这样一个中性词汇来界定人,能算种族主义吗?

·

如果算的话,新西兰政府在人口统计时要你填写明自己的种族 – 是欧裔、亚裔还是毛利人或岛人- 那是不是种族歧视呢? 

·

如果算的话,那个火爆一时的好莱坞电影 Crazy Rich Asians《疯狂亚洲富豪》是不是也应该被看作种族歧视呢?

·

《疯狂亚洲富豪》电影海报

一位新西兰Kiwi就这件事发表评论说,因为餐馆侍应生的无心之过就用“种族主义”这样的指责去毁掉这家咖啡馆的声誉,这不公平。

·

他说,种族歧视是什么,是你因为种族、肤色而遭受恶劣对待、遭受偏见。

·

他说:“如果我坐在一个亚洲餐馆,是餐馆唯一的欧洲人,侍应生在我的账单上标注‘欧洲人”,我会受到冒犯吗?不会的。但如果有人喊我白垃圾,白鬼子,我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也就在意一会儿吧。

  历史上的种族歧视  

新西兰历史上不是没有种族歧视,100多年前,华人要进入新西兰,必须缴纳100英磅的人头税。这人头税有多昂贵?新西兰华人移民史专家叶宋曼瑛博士说,这笔钱通常是当时华工劳作一辈子的收入。 

·

人头税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知道《外来人登记证》的恐怕不多。新西兰1948年通过Aliens ACT (1948外来人法),根据这一法律,所有非英国属民,都要持外来人登记证。

·

新西兰历史上的《外来人登记证》

叶宋曼瑛教授提供图片

·

新西兰1840年成为大英帝国殖民地,当时居住在新西兰土地上的大部分人包括毛利人,都是英国属民。在英国属地出生的人,也都是英国属民,包括香港人、印度人。

·

看到了吧,这就是《外来人登记证》,第一条说的很清楚, 如果你住所有变化、职业有变化、工作地点有变化,要在14天内就近通知当地政府官员。

·

叶宋曼瑛教授提供图片

 

根据法律,任何警官或内政部官员都有权要求你出示Alien登记证。如果不遵守Aliens ACT (1948外来人法),情节严重的会被监禁(最多不超过3个月)、或是被罚款(最多不超过200新元,如果继续违反的话每天要罚$20)。

·

如果我们多了解一些历史,对什么是种族歧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是亚裔,认知不同   

如果把餐馆侍应生用”Asian“形容亚裔顾客就当成种族歧视,会不会弱化种族歧视的真正含义呢?会不会弱化我们的华人先辈在新西兰历史上遭受到的各种不公待遇和歧视呢? 

·

·

如今的新西兰早已没有了制度性种族歧视。不过,那名新西兰出生的亚裔女子为何对这家西餐馆用“亚裔”来形容她和她的亚裔朋友反应那么强烈?为何她会把一个看似中性的词汇同种族主义挂钩呢?

·

他们出生在新西兰,说着纯正的Kiwi英文,视自己为主流社会的一部分。或许,在他们的生活语境里,亚洲人” (Asian)这个词汇多少带着贬义,只是没有人公开说出来,大家心照不宣而已。而一旦“Asian”的帽子戴到他们头上,他们就震怒了,就感到自己被冒犯了。这说明在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愿被当作亚裔的、不愿与亚裔为伍的。

·

为什么亚裔移民的下一代不肯认同自己的亚裔身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亚裔移民的社会地位和主流社会对亚裔的观感。或许新西兰社会对亚裔的传统性偏见仍在起作用,不过,第一代亚裔移民或许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增加下一代对亚裔文化、亚裔社区的认同感。

·

根据新西兰2013年人口统计,新西兰有 11.8%的人口是亚裔。

·

近期文章,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