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礼仪之邦” 与举止文明关系不大?
|Portia: 从小,我们被告知中华大地是礼仪之邦。出了国,有了比较才知道,我们离“礼仪之邦”这个美称,其实还差很远。
David Wei: 礼仪之邦与举止文明讲礼貌关系不大,主要是指按照对方的社会地位,尊卑等级,给予相应的礼节仪轨待遇,说得不好听 实质就是看人下菜碟。
Bernny曾向华 :从儒学的学习的体会是礼义的要求是对他人给予适当的尊重,而不是只要有机会就蔑视他人。这个读者理解是有偏颇或者被误导了的。
三木: “礼仪之邦”之礼仪,最早出自《周礼》,此书乃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之一,内容讲的是周朝礼仪伦理等级制度规范。
David Wei 的观点,是从礼仪原本义而言的。Bernny 曾的观点,是现代人的引申义而言的。
汉语言词,其原义,与现代汉语应用义,差别是很大的。
礼仪,粗暴点解释,就是礼义,儒家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常者,经久不变之道/规律也。相当于现在说的五大基本原则。
儀,望文生义,就是个人站在義字旁边,表示一个人符合義的言行举止。
一个人接人待物符合義,这样的言行举止规范,就叫儀。
礼(禮)则与拜神有关,是指人祭祀神明时的规范。
后来礼字才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关系
礼记,记载的主要是周文王时代的国家礼仪制度,以及孔夫子时代对周礼的诠释阐发。
那时是公元前一千多年,世界上绝大部分民族都还是茹毛饮血爬树上住山洞的野蛮人,华夏先人就有如此开化的文明礼仪,足以令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明心生自豪。
虽然现在看来,周朝很多礼节规范都腐朽不堪,完全过时了,但其中仍有很多闪光的文辞,如《大学》《中庸》就是宋代朱熹从《礼记》中单独抽出来成为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