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8小时话剧:《静静的顿河》收获中国观众好评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8月23日、25日向北京观众展示了8小时的话剧表演《静静的顿河》。
话剧《静静的顿河》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现场座无虚席,两场表演共吸引约2000名观众。其中部分观众是中国戏剧表演方面的演员,包括著名演员濮存昕,他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对话剧《静静的顿河》的演员和表演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通过观看这种高水平的俄罗斯戏剧,需要思考中国戏剧的未来道路。
“我们不只是在看小说,我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舞台,我们在欣赏他们对于舞台的想象力。我们应该思考中国的戏剧如何发展,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学习,但是不用着急,要慢慢积淀。”濮存昕说道。
北京大学俄语系毕业的潘海燕老师作为《静静的顿河》的原著爱好者也认为该剧非常精彩。
她说:”话剧毕竟受制于舞台的限制,很难把原著的思想深度表现出来。不过整部话剧还是很精彩,特别是第三幕,把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洪流的裹挟下挣扎的痛苦表现得很真实,再配上自由的哥萨克古老的民歌,很震撼。这样的作品,基于对革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才可能创作得出来。”
观众王女士对于话剧演员的演技、舞台的灯光和音乐评价很高。她说:”首先,作为一部正剧,每一个演员的演技都让人入戏。其次,舞台布景很简单,但是加入了灯光、投影等手段就显得并不单调,能满足暴雨、冬雪等各种场景需要。再者,背景音乐和剧中人物哼唱的有哥萨克的那种悠远辽阔的感觉,很好听。”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感觉到中国观众对这部剧很满意而且很感兴趣。
导演科兹洛夫说:”中国的观众们看得很仔细。在我们有了更准确的翻译之后,观众对某些词语、对一些幽默表现的反应也发生了变化。在必要的时候,群众也会哭。在我看来,中国观众对于在内战、革命的背景下,爱情、家庭正在被摧毁的这些情节起伏很感兴趣。”
为什么《静静的顿河》能够收获中国观众的喜爱?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主要是因为中国观众对于俄罗斯戏剧传统和特色的较为熟悉,很容易接受。
他说:”首先,中国的话剧传统基本上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国的第一代话剧人好多都有留苏背景,所以我们中国的观众也好,演员导演也好,都更能接受俄罗斯的戏剧传统。其次,与西方戏剧相比,俄罗斯戏剧的现实主义色彩更加浓厚,中国的话剧观众对现实主义风格的接受度更高。最后,我们请来的这几部大戏,导演基本上都是世界级的。他们不光在中国有影响力,在西方也是很受欢迎。而且俄罗斯的演员非常敬业。我想这三点就是为何在中国会很受欢迎的原因。”
在中国,几乎从来没有长达8小时的话剧表演,所以大部分不了解《静静的顿河》这部文学巨著的中国观众最开始是被8小时的时长吸引了注意力。刘文飞表示,对中国观众来说,这部话剧时长达8小时,这在戏剧史上几乎是很罕见的。
尽管这部话剧的道具和布景并不多,但是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生动,舞台手法和想象力很独特,让观众能够沉浸到情景当中。话剧《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改编自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同名长篇小说,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结束的动荡年代的故事,带有悲剧性。但是在话剧表演中,会时不时加入一些幽默的桥段,让人破涕而笑,因此在观剧时并不觉得压抑、沉闷。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