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微信国”里得到的是什么信息
|微信从诞生至今不过8年时间,但短短数年间微信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微信王国,与朋友交流、了解新闻时事、支付购物等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据统计,微信在全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1亿,活跃用户接近5亿。
在海外生活以中文为母语的华人微信的使用非常普及,据澳大利亚市场公司Bastion 2018年的数据统计,微信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拥有300万在澳大利亚本土注册的账户。
除了作为通讯工具,微信很大程度上是很多刚刚登陆澳大利亚的华人的消息来源。
中国新媒体数据平台“清博大数据”澳大利亚部分显示,微信上有超过50个内容针对澳大利亚华人的活跃微信公众号。在8月29日的活跃账户中,“微悉尼”、“看看澳洲”、“今日悉尼”、“都市折扣”等单日总阅读数量都达到了5万次以上。
“不报政治话题”
杰克·陈从澳大利亚移民墨尔本已经超过10年,本地微信公众号是他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小至天气、商品打折、周末出游好去处,大至移民信息、本地政坛大事、国际大事等等,微信公众号报道迅速、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简单易懂,陈先生觉得很不错。
“微信上的信息很实用也很有意思。而且跟国内的朋友家人沟通也方便,”陈先生说。
陈先生说,他在澳大利亚和在国内的家人朋友都使用微信,微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五湖四海的朋友同学都能方便地互通有无。他说工作和家庭占用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平常看新闻不多,主要了解跟自己切身相关的实用信息,他对政治话题也不太感兴趣,因此本地微信号上的内容刚好符合他的“口味”。
跟陈先生一样,澳大利亚不少华人的生活离不开微信,他们似乎无形中生活在一个“微信国”里。那么如果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本地的微信公众号,人们会得到怎样的信息呢?
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防学院堪培拉网络中心研究员汤姆·西尔(Tom Sear)在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了“微悉尼”、“今日悉尼”、“华人瞰世界”等三家订阅数估算超过10万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澳大利亚本地的SBS电台中文网内容。
西尔对ABC中文表示:“这类公众号的数量远大于我们研究的样本,他们的话题也不尽相同,我们选取的主要是大众新闻类型的账户。你很难判断人们是不是和这些公众号关联紧密,但这些公众号在海外华人群体中很有影响力,其中一些公众号的受众据估算可能达到了50万之多。”
“这些公众号的很多内容都是关于生活方式,尤其是澳大利亚的生活,有关公平、犯罪、恐怖主义等等。而我们很感兴趣的是他们不报道哪些内容。”
西尔和同事研究对比了这些公众号和SBS中文网在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之间对中国政治的报道,发现SBS对中国政治和外交话题的报道力度大于三家微信公众号,这个趋势在2017年2月之后变得更为明显。
“他们几乎完全不报道任何政治内容。SBS中文对中国政治话题的报道比例大约为2.85%,而这些公众号对这类话题的报道比例只有0.26%。”
“这些公众号通过商业模式运作,他们需要粉丝,谈论政治的风险对他们来说太高了,如果可以的话肯定会避免让北京不愉快的话题。”
“微信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是一个似乎被孤立起来的地方,一个存在自我审查和监控的地方,同时也是唯一的人们可以保持彼此联系的途径。这在澳大利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媒体环境。”
西尔说,澳大利亚的中国年轻人不是没有其他获取信息的途径。但事实是从信息来源方面看,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占了主导地位。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如果澳大利亚的华人群体只看微信上的新闻,显然他们不会太了解本地的政治,也不可能形成除了已经有的政治观念之外的政治见解。”
“谁都不相信”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虽然本地部分华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微信,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就相信或认同微信文章的观点。
西澳大学政治学教授格雷格·麦卡锡(Gregory McCarthy)同时也是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在评价澳大利亚近期发生的在香港问题中支持中国的游行时,对ABC中文谈到了他对微信内容的看法。
“你在微信上看到的信息和中国国家的立场是一致的。但国家宣传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有些人会相信有些人不会。不过这些跨出了国门的人本来就相信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麦卡锡教授说。
在麦卡锡教授看来,虽然留学生和本地群体的分隔似乎是必然的,但微信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留学生群体和本地群体的分隔。
“任何地方的学生群里和本地群体都是分离的。他们没有和澳大利亚学生融合在一起。”
“他们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并不大,他们学了一些语言,他们来的目的就是拿到好分数,好的学校的学历,然后回去中国工作,让父母的钱花得物有所值。”
“从对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和中国每天都通过微信和网络进行互动。他们有自己最喜欢看到剧集。他们仍旧和自己的家人连接在一起。”
“他们从微信上和澳大利亚媒体上看到不同的画面,我不认为他们信任任何一方,但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这里[澳大利亚本地的媒体]只讲述了故事的一个方面。”
(澳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