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士:初步协议不是停火协议,川普关税大棒还会继续飞舞

美国和中国在2019年12月13日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同意未来两年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其中包括32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美国则取消12月15日对华征税措施,继续保持对大约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25%的关税,对约12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5%降至7.5%;协议涉及保护知识产权、食品及农产品、金融服务、外汇以及处理争端的条款等内容。

自2018年4月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以来,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商学院高宏志博士多次在毛传媒发表他对中美贸易战的各种深度分析,受到海内外读者瞩目。借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出炉”之际,毛传媒再次就中美贸易摩擦请高博士谈下看法,同时请他对中美关系走向做下展望。

– 编辑


记者:半个月前采访您时,您预测中美会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现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出台了, 您怎么看?

高博士:像我先前预测的那样,这是一个符合双方短期利益的协议:中国政府会在农产品上支付相当大的筹码,美国则答应暂停部分关税。


贸易战历经二十个月,中美政府层面的信任已经消耗殆尽;第一阶段的协议仍充满了不决定性;这个协议可以理解为没有互信基础的现金交易或者“现买现卖”。它只是暂时“降级火力”,算不上是“停火协议。


这个协议满足了中美双方眼下各自的国内政治需要,但并没有解决中美之间的核心问题。


记者:这个协议满足了中美双方哪些国内政治需要? 

高博士:川普急于在明年大选前证明自己对中国的贸易战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对超出贸易战之前规模(约240亿美元)购买美国农产品的承诺(400亿-500亿美元),对川普而言可以宣传为对中国贸易战的阶段性胜利成果。


对中国政府来说,在出口增势逆转、经济下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大的背景下,与美国达成短期的休战或者降级,对稳定国内局势至关重要。


记者:那您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高博士:这得从中美贸易战的根源说起。

很多学者和专家从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和文明冲突来解读中美贸易战。但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核心原因,是认为中美经贸关系没有达到对等互惠,这体现在

  • 美国对中国的巨幅贸易逆差;
  • 美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保护;
  • 中国没有给美国企业充分的市场准入。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美方发起的贸易战是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是中美争霸的一个战略手段。由于贸易战,中美的核心冲突得已凸显。

世人皆知美国有创新优势,中国有成本优势。对价值创造来说,创新的价值是无限的,降低成本带来的价值则是有限的。创新背后的体制要素是对私有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在这一点上,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无疑有更加明显的制度优势。

在我看来,中美冲突的根源是创新和成本之间的竞争优势的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性冲突。


记者:中美冲突的根源是创新和成本之间的竞争优势的冲突以及它背后的制度冲突,您这个看法很独特!可是,中国政府不也在鼓励创新、不也在大笔投资补贴创新吗?


高博士:
中国政府是在鼓励创新,但中国式创新仍然是以模仿为主;真正的原创靠的不是政府扶持,靠的是个体创造力的激发,靠的是企业家对改变世界的渴望,靠的是创新资本对超级利润的追求。


这些要素只有在个人自由和私有产权得到充分保障和民主公平社会制度的土壤中培养出来!

实事求是来看,中国现行制度在培养创新方面缺乏竞争性,不过有利于成本竞争优势。因此,中美贸易战的根源正是有利于创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美国为代表)和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以中国为代表)之争。


记者:不少人认为,美国同中国打贸易战是因为中国挑战了美国世界老大地位,您认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是什么?


高博士:
在这个世界上,国家经济实力决定一切。国际政治从来都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政治感召力的争夺。


规则通常是由“老大”团结“小弟们”定的;从来都不是老二来定的。


中美贸易冲突恰恰发生在国际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的争夺焦点不单单事关美国减少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遵守贸易规则(美国要求平等互惠,中国要求国情区别对待)。


记者: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谈了很久,您认为中美贸易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到目前为止,川普一直在挥舞关税大棒,中方则显得比较被动。

高博士:在我看来,中美贸易战必然在“再平衡”中解决。所谓“再平衡”,是指中国和美国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采取反向做法。


对美国来说,过去对中国的策略基本上是合作和以华尔街金融资本主导的利益共享;这种对中国的包容合作路线显然与川普宣扬的国家战略利益不符。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再平衡必然是监督和遏制。

再平衡体现在短期贸易协议里,就是美国政府会增加对中国企业和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由于没有有效的法律手段,美方的监督和制约必然与其关税手段绑定。因此可以预测,川普的关税大棒将会在今后中长期持续存在,当然美方的关税手段会随着中国政府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和自身市场改革的规模和力度进行不断调整。


而中国对美国的再平衡,实际上就是中方减少对美国创新的依赖,因为模仿成本的代价和政治经济成本已经越来越高。


中国因为在中短期内受制于美国的手段太多,不得不在购买美国农产品这些硬性指标上做大幅让步,同时不得不在国际扩张上进行战略收缩,减少与美国的直接冲突。


在贸易上,中国则会尽量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同时开发欧洲和亚洲市场,并对中美之间的国家和市场进行怀柔政策,尽量通过这些中间市场获得美国主导的西方创新和技术。


记者:中美贸易战和中美关系下一步将如何演进?一些人认为中美终有一战,您怎么看?


高博士:
贸易战如何演进是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性格直接相关的,目前中美领导人都有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


美国的体制决定了川普最多还能执政5年(如果明年能继续连任);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为主调的贸易战在川普治下不会有实质性改变。


在“后川普”时代,中美关系如何发展还要看今后一二十年的国际政治主旋律是什么,看民主和专制的意识形态冲突是否进一步激化。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新疆,台湾都可能是中美意识形态冲突的爆发点。


中美关系我倾向认为双方会走向战略对抗,因为先前的竞争加合作的健康的动态平衡已经被打破,中美关系已经失衡,而新的平衡必然是建立在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之上。


从历史上看,新的国际秩序很难通过和平手段建立。当然我们不希望有大的战争和军事冲突来解决中美失衡问题,这只能寄希望于冲突的一方能在外部压力下,完成质的飞跃。在冲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因素不再存在的时候,新的平衡会很容易实现。 


时评人点评

鹦鹉:

很欣赏高博士的“创新优势vs成本优势”的说法。除非中方改弦易辙,回到与西方相向而行的轨道上。中美的冲突不会因为个别领导人改变而中止,这个冲突会是长期的,在香港台湾和中国周边地区会是激烈的,甚至可能上升到军事对峙和局部战争。

蝙蝠侠:

这个“协议”其实就是一个中国的采购合同,既解了川普的燃眉之急,也让习总喘了一口气;是一个双方都很不情愿,又不得不勉为其难的产物;是一个充满苦涩的的“双赢”。权且看作大戏的第一篇章,好戏还在后面,会越来越惊心动魄!

还是这句话,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在贸易,不在经济,而是制度层面和文明理念的冲突。可以肯定,中美之间现阶段是不会有真正的贸易协议的。所谓的贸易谈判,只是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和改造!现在还围绕贸易和经济谈中美争端,基本上都是空中楼阁。抓不住中美冲突的根本,就无法看懂中美较量未来的走向。

路人:

川普面临的压力太大了,内斗加剧,不得不搞个协议,但是留一手在执行和监控机制,以后可以调整。

有川普在位,谁再想占美国便宜不容易了;即使这次川普看上去吃了亏, 下次他一定会捞回来。接下来的大趋势是英美日为核心,引领文明保卫战。

白云:

川普是以柔克刚,每次看着都像是川普被忽悠,结果川普加税收钱,统一了国内参众两院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还在国际上搞了一个统一战线。川普刚上台的时候,谁能想象到川普会玩这样的把戏。


三木:

这份阶段性协议,对中方来说, 签也是无奈, 但得到部分降税,这是最现实的好处。

对川普而言,此临时协议,与其说强调要监督如何执行,不如说用之应付明年的大选,赢回选情。只要此协议在大选年仍在执行,川普就赢得了农业基本盘,达到了连任目的。

至于此协议执行多与少,都对川普有利:执行多,是川普政府的政绩;执行少,是美国对中共继续实施扼制政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