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士谈俄乌战争(1):为何俄罗斯没有像中国踏上全球化列车 及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采访人/毛 芃 、被采访人/ 高宏志博士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一个月。这场战争无疑将深刻改变世界格局、改变国际地缘政治。最近,我对维多利亚大学高宏志博士进行了采访,想请他谈谈这场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过,高博士更有兴趣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解读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各种影响。

这篇文章是采访的第一部分, 为何中国踏上全球化列车而俄罗斯却没有,借此探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深层背景。 — 毛 芃


毛 芃: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很多华人朋友对俄罗斯这个民族和历史产生了兴趣,甚至拿俄罗斯同中国作比较。相比较中国而言,俄罗斯经济上的落后显而易见,请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两国会有这样大的经济差距?

高博士: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错过了黄金发展期;用通俗的话,就是它失去了30年的发展机会。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搭上了过去30年全球化发展的顺风车。

如果了解国际贸易大趋势的话,就知道全球化真正的腾飞是在苏联解体之后。

1990年苏联的解体,造成东欧发生巨变,一些东欧国家脱离了苏联,当时俄罗斯还是一个很大的霸权,一个强大的政治体和军事体。历史的原因造就了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大国心态,而这种心态,会影响它融入西方经济体。


毛 芃:中俄两国都是前共产主义阵营国家,也都经历了改革开放,为什么中国比较好地利用了全球化发展自身,而俄罗斯却没有? 请问俄罗斯是世贸组织成员吗?

高博士:俄罗斯是世贸组织成员,俄罗斯和中国过去都是计划经济模式,政治体制都是专制、管制状态,这是两国相同的地方。

中国之所以在过去20年坐上全球化的顺风车,在于中国采取了比较灵活、实用主义的发展模式;换句话说, 是依托于欧美这个大市场来发展自己的产能,同时也利用欧美的资金和技术,让中国在很多领域后来居上,在某些领域甚至形成垄断优势,从而使自己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全球化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是追求效益、追求竞争、追求创新、追求服务,追求资本的流动人员的流动和技术的流动。

一个国家要参与全球化,有两点必须做到,一是开放你的市场;二是要把你的经济的相当一部分私有化。

邓小平当年看清了这些全球化的要素,认为这对中国非常有益,于是中国开启了全球化进程。


毛 芃:可是俄罗斯也搞私有化吧?记得当时还有“休克疗法”这一说。

高博士:是的,俄罗斯早期在经济私有化方面做得非常快。当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时代的很多国企,那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很多大公司一夜之间私有化。 私有化给谁了呢? 就是当时有一定地位的寡头们, 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俄罗斯寡头,正在成为美国和许多国家制裁对象的那些人。

俄罗斯的寡头分为三波,第一波是叶利钦时代形成的寡头。当初国企私有化的过程中,一些同叶利钦政府比较亲近的政府官员、工厂的厂长,国企的精英们,这些人在“休克疗法”的社会环境下成为俄罗斯最早的寡头。

然而,休克疗法的最大问题在于私有产权并没有真正形成。 国企改革的精英们同原来的体制还有非常深的联系;换句话,他们是从原来的政府官员或是政府利益相关者,摇身变成了大资本家。由于改革并不是很彻底,私营经济并没有得到发展,这就造成了俄罗斯处于一种畸形状态,一种伪市场经济状态和伪民主状态。


毛 芃:为何说俄罗斯处于伪民主状态呢?

高博士:从俄罗斯政体方面来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成立了一个类似西方的民主宪政国家。 俄罗斯有类似参议院、众议院的机构,叫做杜马。俄罗斯也有选举,叶利钦时代还举行了开放式选举。不过,普京在接替叶利钦成为俄罗斯领导人之后,选举就变得表面化。

普京上台之后相继修改宪法,以便能继续连任,他其实早就实现了终身制。换句话说,俄国目前是一种独裁的政治生态。

这也是我们目前分析乌克兰战争的一个重要背景,即普京的独裁,他的绝对权力和俄罗斯内部的制衡的失衡,成为入侵乌克兰的大背景。


毛 芃:中国也是管控经济模式,政治改革的表现上还不如俄罗斯,为何经济改革就比俄罗斯成功呢?

高博士:一个原本是计划经济的经济体, 如何变成市场经济?那就是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让企业和市场起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还记得当年邓小平说的话吗? “不问姓资还是姓社”,因为这种讨论没有意义,它不直接产生经济上的生产力效益。

邓小平的经济政策符合全球化的基本条件,例如私有制得到鼓励。换句话说,邓小平时代,个人的经济自由是得到保障的。

第二点,企业被鼓励去冒风险、去接订单,让企业由效益来导向,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没有效益就要被淘汰。

 第三点是对外开放,将外资进入中国,中国建立那么多科技创新区、经济开发区,这都是很好的例证。

同时,中国国民也能走出来,走出国门,把国外的一些好东西引进和介绍到中国。



毛 芃:从地缘上讲,俄罗斯背靠欧洲大陆,也是欧洲的一部分,要说起进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它比中国条件更好不是?

高博士:是的,俄罗斯的条件确实更有利,首先, 俄罗斯也是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有一定的宗教基础;其次,俄罗斯同欧洲毕竟接壤,文化上受欧洲的影响非常大。

但为什么俄罗斯为什么没有进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情节。

在苏联时代,俄罗斯是核心,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大国心态。

然而,大国心态不是一种理性心态。当今大国的定义,已经不是疆土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具有软实力的大国,是科技大国、消费大国和创新大国。

有很强的军事实力、有辽阔的疆土,不一定就是大国。加拿大国土面积够大了吧,但在经济领域,我们不会认为它就是个大国,因为它人口少,经济影响力也小。

俄罗斯的大国心态,影响到它融入西方阵营中去,所以不是普京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苏联解体后整个俄罗斯人的心态,影响到它融入西方经济体。

然而在中国就没有这个问题,尤其是在邓小平时代。中美在抗日战争有交集,美国帮助中国抗战,后来又有朝鲜战争,两国交战。但是到了七八年、七九年的中国,中国人能把这些历史包袱放下来。

中国改革开放前,政府最大的错误就是让自己替代了市场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和所有权的力量。 如果企业经理没有对企业的拥有权,他怎么可能把自己最原始的动力激发起来?一个国家不可能不通过市场的力量走向成功,这是近代经济学在过去五、六个世纪里已经证实的问题。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经济一定要私有,私有化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之后,GDP每年以20%-20%的高速发展态势,连续持续了20年。虽然近年开始放缓,但中国无疑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俄罗斯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它是不是会发动侵略乌克兰这场战争。


毛 芃:你是说乌克兰战争同俄罗斯没有参与全球化有关联吗?

高博士:乌克兰战争表面上看是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深层次原因是地缘政治地缘冲突促成了俄罗斯这场侵略战争。

俄罗斯在西欧一直是作为假想敌出现的,一直是欧盟、北约眼中的假想敌。

欧盟在东扩、北约也在东扩,俄罗斯面对着这些东扩,缺乏安全感。

但问题来了,如果俄罗斯在经济上同欧盟有很强的一体化的话,那就不应该有不安全感。 从近代史来看,美国和欧盟对他国并没有领土要求, 领土要求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理念。以领土扩张为目的发动战争在国际关系中是非常过时、也是非常不得人心的这么一种政治主张。


毛 芃: 俄罗斯如果融入全球化,经济实力估计要比现在强。有朋友去俄罗斯旅游,说俄罗斯的生活水准不如中国,当然是同大城市比较。

高博士:如果俄罗斯全面融入全球化,那俄罗斯会成为欧洲一个富国,也会继续保持强国。可惜的是,俄罗斯大部分民众看不到这一点,或者说政体受利益绑架不愿意融入。

其实,融入国际社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济上融入,接受自由主义经济主张和安排。同时,保持民族和文化特色。德国、法国、意大利同英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也是很大的,但这些国家并没有全盘英美化。

全球化难以消除国家之间的分歧,但是会促进国家之间共存和制衡。

西方阵营里也有很多意识形态分歧(比如德国,意大利在西方阵营里就更偏左一些),但这些分歧和利益上冲突并没有导致西方国家之间的结盟解体、脱钩,更不要说战争了。反观俄罗斯,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上都在强调霸权、“强国”,其实,这是是在全球化里对强国的认识误差害了普京和现在的俄罗斯人!


毛 芃:这么说来,中国赶上全球化列车,融入全球经济,实在是幸运的事情。

高博士:不过,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赶上了全球化的快车道,过去20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或是说正因中国的崛起,自由主义 – 全球化的自治基础- 正逐渐正在被削弱。

毛 芃: 您是说,去全球化开始成为趋势了吗? 那好,我们下次聊整个话题。 谢谢接受采访,高博士。


相关链接:

高博士谈俄乌战争(2):为何中国崛起会让去全球化成为可能

高博士谈俄乌战争(3):为何战争将是全球化的终结和去中国化的开始

高博士谈俄乌战争(4):中国同俄罗斯继续商贸往来,从经济角度来说值得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