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可能 中国物流工人成数学界新星
|
但他对 BBC表示,目前最希望的不是发展数学事业,而是尽快成家立室。
数学之路
余建春自小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天生本能上对数字特别敏感,其父亲经常说他不擅辞令,却有一个数学头脑。
他头脑灵活,更懂得一些数学小把戏,例如从1至999,他都可以告诉你哪一个是质数、哪一个是合成数,而如果数字是合成数,他亦可列举其中的因子。
然而,他高中毕业后就没有正式学习数学。
他升读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修读动物科学,虽然与科学有关,但与数学没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毕业后的工作亦与数学毫无关系。
他在一间物流公司工作,负责接订单,输入纪录和分配货品,有时亦会负责包装。
每天朝八晚十,他直言这种生活“十分累”,也无法发挥他的数学才能,他表示:“这也是没办法,因为要为生活、为赚钱…… 年轻吗,再累也是可以的。 ”
不过一有空,他便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思考和钻研不同的题目。
对于卡迈克尔数,他在2005年便有所接触,到2007年决心自行展开研究,其间多次碰壁,便研究其他数学议题。
研究了差不多8年,在2015的4月,他本来是在盖房子,因为快下雨,他叫工人离去,自己一个人泡茶,还记得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
突然之间,灵感来到,他解通了一直以来困惑的地方,找出方法解开卡迈克尔数的谜题。
之后他把这个解决的方法,交给浙江大学的蔡天新教授,蔡教授表示惊讶,万万想不到一个非数学系的学生能够有如此的研究成果,形容余建春「很有想象力」。
余建春称,自己的答案是不断猜出来,以传统的数学方法或会花很久才能找到出来,是要靠一点对数学的想象力,才能找得到答案。
蔡教授赠送他一本书,勉励他要继续钻研数学,并邀请他公开演讲,但却发生了一段令他难忘的小插曲。
“我本来以为是小组讨论,但后来他叫我站在黑板前演说,我紧张到把字写错了,要在笔记本中寻找答案,没办法,我甚少在别人面前讲话,我真的是非常、非常紧张,现场的人都是博士生呢!”
害怕成为“剩男”
余建春的事迹成为网络热话,国内外传媒争相访问。
他记得自己出现在新闻后,他的上司某天拿着电话,质问他是否相中人。
他有点尴尬地承认自己就是新闻人物,并请求上司不要告诉别的同事。
不过消息传得很快,他好像成为一个网络红人。
庆幸身边的朋友,都为他打气、加油。
父母已离世,他形容目前生活艰苦,压力很大,最希望是尽快成家立室,有一个伴侣与他走下去。
“我今年已经33岁了,在中国这个年纪也没有结婚,会被人讲成‘剩男’,我希望尽快成家,有一份稳定工作,才专心研究数学。 ”
不过他现在并没有心仪对象,他慨叹:“真的很难、很难,在中国真的很难找。 ”
而就算遇到意中人,他坚决不会对那位女生讲自己的“往绩”。
“人怕出名、猪怕壮。 ” 他说没有意图把自己成名的事情变成卖点,吸引女孩。
同样因为成名,他获得了不少机会,他可以选择去杭州的科技学院修读计算器,或是到香港有一些合作机会。
但他不敢轻言答应:“我真的是想先成家立室,才再谈数学。 ”
甚么是卡迈克尔数?
根据费马小定理,如果a是一个整数,p是一个质数,那么a^p-a 是p的倍数,但有些合成数,同样具备这些特质,被称为卡迈克尔数(Carmichael Number) ,或叫作伪质数,这些数字是由至少3个质数作因子(又称质因子),相乘而出的数字。
例如561=3 X 11 X 17,当中3,11和17都是质数。
过往有数学家找出了公式去找出卡迈克尔数,例如J. Chernick在1939年就找出一条公式(6k+1)(12k+1)(18k+1),当3组数字(6k+1)、(12k+1)、(18k+1)同样为质数,可以找到部分卡迈克尔数。
这些卡迈克尔数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在计算机加密程序有关键作用。
目前仍然不清楚,他到底是找到公式,去协助寻找更多卡迈克尔数,还是有方法,去寻找全部由三个质数组成的卡迈克尔数。
香港大学数学系教授刘旭甘对BBC中文网表示,如果属实,是惊人的贡献。
浙江大学的蔡教授计划把余建春的研究放在他将出版的新书。
有媒体形容余建春这次的故事犹如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但有英国的数学界人士对BBC中文网表示,这个比喻言之尚早,称如果只是找出另一条公式协助寻找更多由三个质数组成卡迈克尔数,这个发现不能算是大发现。
而且英国数学界也对余建春的发现抱怀疑态度,强调在未见到完整的验证过程前,不敢妄下定论,
“要待他公开整个验证过程,才可以比较他是否《心灵捕手》的现实版民间数学家。 ”